博客年龄:17年9个月
访问:?
文章:275篇

个人描述

影子:诗意伴岁月 凝望共今昔*我还不是完全的虚空。。。*宠辱不惊,看庭前花开花落*去留无意,望天上云卷云舒*(本博客作品未注明转载者均为原创)

qinqiang秦腔

分类:见而有感
2007-05-07 14:48 阅读(?)评论(0)

仔细看着雕塑,有欢快的心情呈现在眼前。还有什么呢?还有嘈杂的乐声,还有扯着嗓子青筋直冒的吼声,还有周围围观着的众人--这里面当然缺不了屁颠屁颠的小孩,他们就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,让秦腔在自己的头脑中生根滋荣,最后长成生命中的参天大树。我估计还有狗儿在欢快的跑来跑去,风中有泥土的气息,手脚上也有--本来就是土中寻食的生命,怎么会没有呢?

没有人不懂这种歌唱的方式,在八百里秦川,乃至更广阔的僻野--整个西北,凡是有水井的地方,估计都有秦腔的存在。这是一种古老的娱乐,这更是时代相传的文化--不靠提倡不靠推广,靠的是人民的喜闻乐见,靠的是人民的教化需要。

所以老人们看着秦腔戏,或者看着生活现象,总要感慨的说,没有错啊,真的是出在世上编到戏上啊!举凡老人们要教育子孙,说话间总会提到戏上如何如何,听的人也并不觉得戏上都是虚幻的东西,大家心里面认同戏里的每一个情节,认定它就是生活的概括,就是祖先留给自己的教诲。所以秦腔在人民的心目中,几乎是一本无所不容的无字大书--向秦腔学习做人的道理,学习生活的道理,那是一辈子也学不完的啊!

贾平凹在某文中说,沪人哄孩子或说:别哭了,再哭教你听秦腔。我也听过类似的说法,初闻讶然,继而理解,然后就更感到秦腔就是我等的秦腔,非我族类,概莫能谙!思想沪人其实多是移民而至彼地,各色人等庞杂,先无传统一项可言,这就失去了有共同艺术形式的第一要素;其二,沪人交通便利,近代又得洋风溱润,风气多以崇洋为风尚,故就没有了形成共同艺术的基础所在;非但如此,还多少对秦腔有小觑之意。

我自己对秦腔也是经历了一番认识的。小时候看它,没有耐心。但是长者喜欢,边也就跟着看--以至于长者竟然和人家说,我爱看秦腔,能看懂秦腔,我晕!后来终于可以不看了,便不看。直到某一次,在外省外城,拧到陕西卫视,看到秦腔戏的片段,乐声铿锵,唱声高扯,剧中人物的举手投足中透着熟悉,就忽然觉得它那么的亲切。于是看秦腔戏成了我的最高的兴趣。

我尚有此经历,又怎么可以勉强沪人去欣赏我们的大秦腔呢?

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,呵呵!

  最后修改于 2007-12-05 22:01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